出发吧,别等了!再不去看真的来不及了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很多景点正在消失……或者即将消失……出发去看看吧,别等了!
永泰古城
位于甘肃省的永泰古城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城墙上有12座炮台、4座城楼,城下有瓮城和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建有的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因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永泰古城周围近几十年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不断恶化的环境迫使这座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著名明代古城逐渐衰落。
如今,由于连年干旱,生活在城里的居民为了谋求生计,都已经陆续搬迁离去,解放初期的1000户人家,已衰减为87户。
青海湖
青海湖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三面绕水,再加上水草茂盛,鱼类繁多,堪称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
青海湖油菜花最佳观赏期是7月中下旬到8月初,去迟了,花不等人。
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然而,这样绝美的天堂,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据新华社报导,由于农业的过度发展,也使青海湖四周出现沙漠化,沙漠已经逼近青海湖!对青海湖水产的过度捕捞更使青海湖的水产大量减少。
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青海湖的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气候干旱变暖,人类活动加剧。
早期青海湖的鸟岛露出水平面的面积只有0.11平方公里,如今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已高出水平面7米左右。这说明由于气候干旱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等原因,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
据专家预测,如果按现在的速度不断萎缩,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总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湖水水位下降,沙漠化日趋严重。致使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成为恶性循环。现在每年青海湖周边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数已经达到了47天左右了。
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目前,这座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美术馆”现在却面临着危机。
地处沙漠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的莫高窟,常年经受着风蚀和沙尘的危害严重,除洞窟自身的酥碱、起甲、霉变等病害之外,风沙对莫高窟崖体的风化和壁画的磨蚀,也正在侵蚀、损害着这些佛教艺术作品,很多壁画已濒临死亡。
中外专家预估,整个敦煌宝库将会在未来50年到100年内消失离去,再不保护就没了。
敦煌研究院投入了巨大的心力来防沙治沙、加固崖壁、复制洞窟、挽救病害壁画。同时政府已经开始限制每日进出的有客人数及时间,因为人们呼出的气体使窟内的二氧化碳和湿气含量迅速增高,这对壁画的破坏作用也相当大。
所以能不能抢到票,看到流传千年的传奇壁画完全只能靠运气了。
月牙泉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的月牙泉,是一个与沙漠共存千年而未曾干涸也未被流沙掩盖的小型湖泊,整个湖的形状如同一弯新月,有着“沙漠第一泉”的美称,堪称“天下奇观”。
但是月牙泉近些年来一直传出泉水面积持续缩减的消息。
1975年左右,当地大力发展农业,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使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
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
东川红土地
位于昆明市的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
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金色的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绿,一层白,又一层红,一层金,五彩斑斓,绚烂之极。
如今,这片神奇的红土地正经历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全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政策的执行。或许在若干年后,红土地惊世骇俗的美丽将因植物的单色而永不再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