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食|周末来广州打卡吧
广州美食之丰富,可以从街头吃到巷尾,彻底打开你的味蕾!
1、肠粉
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卷粉、猪肠粉,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
2、艇仔粥
一种广东粥品。以鱼片、炸花生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面经营。味道爽脆软滑,鲜甜香美,适合众人口味。此品是从鱼生发展而来的。
3、云吞
广东小吃的一种,源于北方的“馄饨”,初期被归类为饼的一种。传入南方时因“馄饨”与“云吞”的粤语发音相近,又取其“一口一颗”的意思,于是南方人逐渐把“馄饨”称为“云吞”。再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南方的“云吞”亦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跟目前北方的馄饨有一定区别。 云吞,由北方的馄饨转变而来,之所以叫云吞,是因为粤语中馄饨的发音类似于云吞。
经过长年的发展,云吞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外皮以及里头的馅料都跟馄饨不同。大小一般以“一口吞”为标准。
4、牛杂
牛杂是用牛肉和牛的其他内脏熬上几个小时做成的一种食品,可以吃的方法有很多,如牛杂火锅,牛杂海鲜,牛杂串,牛杂碎等。制作时需以“十三香”为主要的卤水香料,缺一样味道就变了。主料包括茴香、花椒、八角、桂皮、陈皮、沙姜、豆蔻等;牛之杂有牛肚(牛有四肚均可入馔,但蜂窝肚是最好吃的)、牛膀、牛肠、牛横利和牛肺等。吃的时候来点辣椒油再加点胡椒粉,味道可口,营养价值高。
5、虾饺
虾饺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以一层澄面皮包着一至两只虾为主馅,份量大小多以一口为限。传统的虾饺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馅料有虾,有肉,有笋,现在流行的是独虾虾饺。优质美味的虾饺一定要皮薄而软,如果饺皮是半透明则更佳;虾要爽口弹牙,饺内有少量汁液,全只饺要够热则为最佳。虾饺,是广东茶楼、酒家的传统美点。广东人饮茶,少不了来一笼虾饺。上乘的虾饺,皮白如冰,薄如纸,半透明,肉馅隐约可见,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
6、沙河粉
沙河粉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而成。盛行于广东、广西、海南,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产地就是在沙河镇,故名。因它是用白云山上的九龙泉水泡制的,所产的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炒、泡、拌食皆宜。
7、叉烧包
叉烧包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8、姜撞奶
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于是将水牛奶加糖煮热,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9、脆皮烧鹅
在清朝后期,广东的烧鹅已经声名远扬。烧鹅之“鹅”选用个头小的清远黑鬃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特制的酱料涂匀光鹅全身后,以烧鹅环吊起,放入微火的烧烤炉中烧至表皮干紧,然后风干。
10、老火汤
老火汤又称广府汤,即广府人传承数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华老火靓汤,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煲几个小时就足够。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更有人编了句“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的说法。先上汤,后上菜,几乎成为广州宴席的既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