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卡美食:细数12道京味儿小吃

来源: 发布:2017-11-06 17:23 作者: 人气:249



【炒肝】


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很多老北京都好这一口。


【宫廷奶酪】


宫廷奶酪是老北京的消夏小吃,奶酪,爽滑的口感,丝丝的奶香加上嫩白细滑的质感,丰富的蛋白质,很适合老年人和孩子食用。


【芸豆卷】


芸豆卷是北京最传统的小吃之一,它口感绵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吃起来入口即化却留有浓郁的豆香,令人回味悠长。现在想吃到地道的芸豆卷可以去经营老北京菜的餐馆找找看,老北京炸酱面大王、仿膳饭庄都可以吃到。


【糖耳朵】


糖耳朵又叫蜜麻花,是北京的一样传统小吃。也是清真小吃中最最常见,最最出名的一款小吃。由于它形状十分像人的耳朵,所以糖耳朵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灌肠】


灌肠是地道的北京小吃,以前都是挑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的卖。


传说灌肠是一种满族食品演变来的,这种食品叫炸鹿尾。是清代初期,满族人爱吃并且常吃的一样东西。后来估计是鹿肉少了,就慢慢演变成一种用肉馅混着猪血和淀粉一起灌到肠衣里的做法。


灌肠是用淀粉揉成条状,上锅蒸熟晾凉后切片,下油锅炸或煎熟后,蘸蒜汁食用的一种传统小吃。


【豆汁儿】


提到北京小吃就不得不说豆汁儿。豆汁儿的原材料是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的功效,对身体很有好处。只是这豆汁发酵后的口感,让许多第一次尝试的望而却步。到了北京,还是建议找小吃店尝尝这豆汁,也没准您就好这一口呢。


【艾窝窝】


软软黏黏的艾窝窝是北京著名的回民小吃,主要就是在做熟的糯米团里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的馅,本来是叫窝窝的,后来据说有个皇帝吃这点心吃出了感情,吩咐人去取的时候都要说“御爱窝窝”,这皇帝的爱后来和大部分北京着名宫廷小吃一样流传到了民间,成了众人的爱,于是名字就成了艾窝窝。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称,成品金黄油亮、干松酥嫩。吃的时候,用烙好的薄荷叶饼抹上甜面酱,加上切好的京葱段儿,铺上鸭片,卷成筒状食用。一口咬下去,香酥嫩一起涌心间。


【涮羊肉】


虽都是涮肉,但北京的涮羊肉和火锅不同。涮羊肉调料是关键,麻酱为底,拌韭菜花、酱豆腐、葱花、香菜,佐糖蒜去腻。涮羊肉的锅具也别具特色,铜锅中空,内放炭火,锅身得够高、炭膛要够大才吃得出热闹。冬天一家人围坐铜锅,热气腾腾烧出一个好新年。


【炸酱面】


炸酱是一碗面条最为关键的部分,师傅的手艺也全表现在咸香扑鼻的炸酱上。先将油烧热放入肉丁,再加入黄酱炸炒,好的炸酱色泽油亮成深棕色,香气扑鼻。根据食客对凉热的喜好,面条分为过水和锅挑儿两种,吃的时候一勺炸酱浇在面条上,再配上黄瓜丝、水萝卜丝、豆芽、青豆、黄豆、芹菜丁作为菜码拌匀,色香味齐全,是北京夏天常做的家常菜。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最有老北京味道的小吃,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


【爆肚儿】


爆肚儿是水爆羊肚的简称,读时“肚”字应发音“dǔ”。吃爆肚儿必须蘸着作料,和吃涮羊肉用的作料相同。一盘爆肚儿的好坏全在火候的掌控上,焯的时候甚至要精确到秒。上桌后必须趁热吃完,不然就像一盘焯老了的爆肚儿,根本咬不动了。



广州康辉旅游网

广州康辉旅游网公众号